顆粒狀的無水氯化鈣常作為干燥劑填充干燥管,用氯化鈣干燥過的巨藻(或稱海草灰)可用于純堿的生產。一些家用除濕器比如DampRid會使用氯化鈣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氯化鈣還可作為氣體和有機液體的干燥劑或脫水劑。由于氯化鈣是中性的,因此它可以干燥酸性或堿性的氣體和有機液體,可也在實驗室制取少量氣體時干燥這些制出的氣體。但不能用來干燥乙醇和氨,因為乙醇和氨氣分別會與氯化鈣反應生成醇合物CaCl2·4C2H5OH和氨合物CaCl2·8NH3。無水氯化鈣還可被制成家用產品用作空氣吸濕劑,無水氯化鈣作為吸水劑已被FDA批準用于包扎急救,它的作用是確保創口處的干燥。
氯化鈣的制作工藝分為兩種,一種是堿法工藝,另一種是酸法工藝。今天就詳細介紹一下酸法工藝的制作流程供大家了解。
酸法氯化鈣的工藝主要是用22%的稀鹽酸+石灰石(含鈣在52%左右)反應制取27%的液體氯化鈣,經過濾分離,將濾渣棄去,濾液用石灰乳進行中和調節PH=8.9-9,氯化鈣溶液中的雜質如鎂、鐵、鋁等形成難溶的氫氧化鎂、氫氧化鐵、氫氧化鋁等沉淀,用壓濾機進行過濾,濾餅為固體廢物,濾液進行三效強制循環真空蒸發將27%氯化鈣溶液濃縮到68-69%后進入結片機進行制片,片狀氯化鈣在進行流化床干燥生產74%二水氯化鈣。
以上就是酸法氯化鈣的制作過程,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大家有需要的話可以咨詢。
氯化鈣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廢水經收集進入調節池,由提升泵提升到混凝池,混凝池分為快混和慢混兩個過程共四級反應,在快混池中由加藥泵加入,調節池中混合水PH至8,同時投加水溶性較好的氯化鈣與PAC,經充分反應后的廢水則進入慢混池;在慢混池中通過投加絮凝劑PAM,使形成的氯化鈣微粒互相凝結形成更大的顆粒絮體;絮凝后出水自流進入沉淀池,通過自然沉降達到固液分離的目的,上清液從沉淀池上部溢出后自流進入二級混凝沉淀;經過二級混凝沉淀處理后的水在氟離子在線檢測合格后經袋式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后排入業主方的酸堿中和池,調整pH值后外排。不合格的水排入調節池后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