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鈣化水形成溶液后可以添加干冰,混合后配置低溫冷卻浴。把棒狀的干冰依次加入到鹽水溶液中,一直到出現冰塊為止。不一樣的鹽溶液所能維持的冷卻浴的溫度也會是不一樣的。經常用氯化鈣作為鹽原料,通過調節濃度來獲得所需的穩定溫度,不僅是因為氯化鈣比較便宜,而且溶液全部凝結的溫度比較低,能達到零下51度,這樣就使可調節溫度保持在0-51度之間。
六水氯化鈣與二水氯化鈣、無水氯化鈣之間的相互轉化。
液態氯化鈣常溫下是由水溶液結晶而析出的一般是六水化合物,一般是六水氯化鈣,六水氯化鈣在常態下是液體的,當溫度逐漸升高到30攝氏度時,則溶解到自己的結晶水中,如果是繼續加熱的話那就逐漸失水,當溫度一直升高到200攝氏度的時候變成二水化合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二水氯化鈣,在這個基礎上再加熱到260攝氏度的話就會變成白色多孔狀的無水氯化鈣。
粉狀氯化鈣是采用噴霧干燥法制備。粉塵吸水后容易粘附在設備、廠房和人員身上,以至危害設備的正常運轉和人員的健康,而且粉狀氯化鈣吸濕性強,在使用時易吸收空氣中的水份而具有腐蝕。
片狀氯化鈣是將液體氯化鈣蒸濃后冷卻結晶,烘干脫水制得。該工藝勞動強度大,產品回收率低,含水和雜質較高,產品的形狀不規則,不利于產品的包裝、運輸和使用。
粒狀氯化鈣外形接近于球形,使用時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包裝運輸方便,因此受到市場的廣泛歡迎,而且市場價格比粉狀、塊狀氯化鈣高,市場需求量大,供不應求。球狀氯化鈣的生產工藝主要有流化床、高塔和噴霧造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