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亞硫酸鈉;偏重亞硫酸鈉;重硫氧;Sodium metabisulfite;Sodium pyrosulfite 分子式Na2S2O5
分子量190.10
外觀與性狀:為無色棱柱狀結晶或白色粉末;有味、酸、咸;貯存日久色漸變黃。
熔點(℃):>300(分解)
相對密度(水=1):1.48
溶解性: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20℃時為54g/100ml水;100℃時為81.7g/100ml水)。溶于甘油,微溶于乙醇。相對密度1.4。溶于水溶于甘油,微溶于乙醇。受潮易分解,露置空氣中易氧化成硫酸鈉。與強酸接觸放出而生成相應的鹽類。加熱到150℃分解。
焦亞硫酸鈉三廢治理
1)廢水:
本裝置無廢水排放
2)廢氣
1、廢氣來源及組成
本裝置廢氣主要來自合成尾氣、干燥尾氣、負壓引風氣體。主要污染因子為,各部分氣體SO2大致含量如下: 合成尾氣干燥尾氣引風尾氣SO2含量(體積)0.5%0.5%0.3%2、廢氣治理措施
1)采用2級堿液逆流吸收的處理工藝。
2)吸收后的尾氣中SO2排放濃度小于50ppm。排放速率小于2kg/h。均優于國家一級排放標準。
3)吸收液回用到配堿崗位,硫和鈉離子無損失。
3、廢氣排放值和排放量
1.將碎硫磺送入燃燒爐,并通人為理論量2倍左右的壓縮空氣,在600~800℃下自燃。經冷卻除塵和水洗后送入多級反應器,與碳酸鈉溶液進行逆向吸收;吸收液溫度控制在45℃左右,多級反應流出的晶漿經離心分離,160℃以下干燥即為成品。
2.在亞中加入一定量的純堿,生成亞硫酸鈉的懸浮液。通入,生成焦亞硫酸鈉結晶,經離心分離,干燥制得。或者用碳酸鈉溶液吸收氣生成亞,當反應終點時,從亞飽和液中析出,經離心脫水,干燥制得。
3.在普通玻璃干燥塔的下部裝上玻璃棉,然后裝滿NaHCO3與碎玻璃片的混合物,在負壓下從塔的下部通入SO2氣體,直到不再有二氧化碳逸出為止。反應中生成的水集中于塔的底部,所得的鹽實際上是干的。篩出碎玻璃片,放入密閉瓶中。然后將此無水鹽在大瓷坩堝中于500~600℃下灼燒2~3h,灼燒進行到制劑樣品的水溶液與AgNO3反應生成的沉淀為純白色(不是淡黃色)為止。
4.在保持溫度為30℃左右的條件下,向30%的碳酸鈉溶液中通入SO2氣體,直到有強烈的SO2氣味為止。將此溶液放入以作干燥劑的干燥器中,保持溫度在25℃以上,靜置至結晶析出。抽濾并用乙醇洗滌結晶,并在氮氣或氫氣流中干燥,隔絕空氣保存。
5.采用吸收法。以食品級純堿溶液吸收生成鈉,經精制除雜、過濾、干燥,制得食用級焦亞硫酸鈉。